
五一突破10万人次的世园会北京园,除了地道的老北京味儿,还有哪些隐藏的秘密?
2019北京世园会中的北京园,不仅通过四合院景观展现了老北京的园艺生活,更在“看不到”的细节中践行着“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理念。在人与自然方面,园区摒弃传统灌溉,通过部署“智墒”和“天圻”,结合“云衍”远程灌溉控制系统,实现了对不同植物的分区、按需精准灌溉。在人与人方面,园区将景观造雾等传统手动操作升级为手机微信远程控制,极大地提升了管理效率,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这些“隐藏的秘密”展示了智慧科技如何让园林管理更科学、更人性化。
这可能是2019北京世园会最“接地气”的园区。
“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老舍先生笔下的四合院被“搬”进了北京园。
没有宏伟气派的的皇家园林加持,但有的是北京老百姓温馨的胡同小院儿,这里是北京人对园艺生活最美妙的记忆,也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最日常的情景。
人与自然、人与人如何和谐相处,北京园对此的认识、尝试、应用,除了这些可被看到的,还有一些“看不到”的隐藏的秘密。
北京老百姓的四合院 图|网络 侵权必删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尊重自然、尊重植物开始
每一个植物都是一个个体,再小的个体,也值得被尊重。北京园对自然的尊重,体现在对植物生长监测及灌溉指导上。
北京园 图|网络 侵权必删
园林灌溉目前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科学的灌溉指导,什么时候灌、灌多少都由园艺师的经验决定;更严重的是,目前大多数的园林景观都是立体景观,由不同的植物组成,但在进行园林灌溉的时候,并不区分植物种类,统一进行灌溉。
北京园的植物 图|网络 侵权必删
北京园摒弃了传统的园林灌溉方式,它所采用的灌溉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根据每类植物真实需水需求制定动态的灌溉制度;对不同的植物种类,实行分区灌溉。
依据植物需求进行灌溉的方式,北京园采用云衍远程灌溉控制系统,结合土壤水分监测设备、气象环境监测设备,综合进行科学的灌溉指导。所有的灌溉操作均在手机微信上完成。
云衍远程灌溉控制系统及手机操作界面
北京园在不同的植物旁边部署了土壤水分监测设备——智墒, 实时监测植物根系附近土壤水分变化;园区布设小型全电子气象站——天圻,用于监测小气候的变化情况;结合北京园所在地历史ET0数据,综合获取植物的真实耗水需求及未来耗水预测;将所有数据输出给云衍灌溉控制系统,用于计算适宜的灌溉时间、灌溉量。
上:智墒 下:天圻
科学的灌溉决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次灌溉后,智墒会持续监测植物吸水状况,返回灌溉反馈;云衍用于评估灌溉效果,实时修正下次灌溉决策。
对于不同的植物种类灌溉分区问题,云衍灌溉控制系统也能自动执行。基于不同植物耗水量,可获知不同轮灌组的灌溉次序。而这所有的操作都可以在手机微信上远程完成。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北京园从一个小小的植物开始,带来的不仅是节水节电省人工的经济效益,还有背后的生态意义。
人与人和谐相处,从尊重人的劳动付出开始
在生活中,我们已经习惯手指点一点就能带来一切的便捷享受,但在园林领域,很多地方还在使用“笨办法”,而背后的执行人员也一直被此困扰。
在园林景观中的造景常会使用造雾功能,雾化效果能制造景观飘渺如仙境一般的效果,但很少有人知道,美好效果的背后是工作人员不得不在控制箱后面等待的煎熬。
根据园区雾化效果时间规定,工作人员必须在现场控制箱内设置好雾化持续时长,并在开始及结束的时候分别手动按下控制箱内的启闭按钮。
北京园这次造景仍然使用了造雾功能,但不同的是,这次的造雾控制从手动转变为远程手机微信控制,从根本上减轻工作人员无意义的工作负担。
云衍造雾控制手机操作界面
云衍控制现场两台造雾机,启闭开关实现手机微信远程控制,不仅提高了园区的管理效率;工作人员还可以根据现场的情况及时调整,带给游客更好的游园体验。
人与人和谐相处,北京园从关注背后工作人员的切身感受开始,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付出,这不仅是工作方式的改变,更是人与人之间相处关系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