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简单粗暴的拼资源到如今的拼科技,赤峰的农业升级是如何做的?
面对水资源匮乏与传统农业模式的双重压力,内蒙古农业大市赤峰市正通过构建全面的智慧农业体系实现产业升级。该方案以农业大数据平台为核心,整合了国土、水利、气象等多方资源。通过部署近200套“智墒”、“天圻”等物联网设备采集实时生态数据,并结合“云衍”智能灌溉控制器在示范基地实现精准、自动的灌溉决策,赤峰正从依赖经验的粗放式生产转向数据驱动的集约化、智能化模式,旨在解决资源矛盾,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提起赤峰,就绕不过敖汉小米、林西荞麦、阿旗绿豆,作为中国100个超100亿斤产粮大市之一,赤峰一直是内蒙的重要农业支柱。但它在享受多年农业发展带来的成果时,也面临一系列的棘手问题。
赤峰农业发展历史介绍
很少人知道赤峰12个行政县,有8个国家级贫困县,2个省级贫困县,赤峰本就是水资源匮乏地区,近年来由于人口、经济的发展,情况已非常危急;
除此之外,还存在模式传统、结构单一、农作物不能因地制宜等弊端,这些因素越来越制约着赤峰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求发展,赤峰急需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 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农业如何发展才能减轻对资源的压力,减缓资源矛盾?
- 面临农业产业升级,赤峰农业如何改变结构单一、模式传统的问题?
- 在发展农业时,如何才能做到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在资源匮乏、人口众多、环境压力大的今天,赤峰农业想改变简单粗暴的资源消耗型发展模式,试图寻找一种新的方式,在发展农业的同时,也能做到与生态的和谐统一。
赤峰智慧农业解决方案
为了更好的解决赤峰农业面临的问题,赤峰选择了一条智慧农业解决之路,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让赤峰农业告别粗放式的传统生产模式,走向集约化、精准化、智能化、数据化的智慧农业。赤峰智慧农业依托部署在赤峰的现场传感设备,动态监测作物生长信息;
灌溉、施肥等生态决策不再依赖经验,而是按照作物的实际需求安排,作物需要多少输送多少,生产决策从「靠经验说话」转变为「靠数据说话」。
赤峰智慧农业具体实施
赤峰智慧农业的打造分为四大块内容:农业大数据平台、大数据中心展厅建设、生态大数据采集设备部署、精准灌溉示范基地建设。
农业大数据平台
农业大数据平台整合了赤峰农业所有的相关资源,包含国土资源、农牧业、林业、水利、气象、灾害等。
它是赤峰发展智慧农业的中枢大脑。依靠大数据和智能监测设备实现土壤墒情监测、作物优选、精准灌溉、气候监测、专家指导、农产品销售等全方位智能操作。
赤峰农业大数据平台首页
大数据展厅建设
大数据中心展厅是智慧农业展示的重要窗口,也是赤峰农业发展的缩影。展厅由绿色生态互动投影长廊、电子沙盘、大数据采集及信息处理系统、精准灌溉现场模拟等板块构成。
大数据展厅团队介绍一隅
生态互动投影长廊是由整块地面与墙壁构成的虚拟自然世界。投影池塘中游来游去的小鱼,能智能识别人的脚步,人走到的地方,鱼儿就会快速躲开;伴随人步入大厅的脚步声,墙壁上的庄稼从一颗种子开始萌芽生长,直到庄稼成熟,生动的展示了植物的生长过程。
新鲜好玩,从开始便让大家沉浸到自然世界中
电子沙盘由墙面三维投影和地面的三维赤峰市地貌模型组成。两者结合动态、可视化地介绍了赤峰八千年农业文明历史、当前生态环境,尤其是水资源紧缺现状;展望了现代科技,尤其是大数据在解决当前问题中的作用。
赤峰市地貌模型,根据墙面视频投影实景动态展示赤峰农业生产现状
农业大数据平台展示了目前已经安装部署在赤峰的智能墒情传感器、智能气象站实时采集的数据;基于采集的数据,将ET根系图与Y-H图结合便可获知作物是否需要灌溉以及灌溉深度数据。
大数据管理信息平台实时显示设备采集数据
精准灌溉现场模拟是大数据展厅中最有趣最接近农业生产现实的部分。
精准灌溉系统现场演示
参观人员都可使用自己的微信控制现场的灌溉系统,进行各种智能控制操作。也可以将系统设置为全自动模式,在该模式下,精准灌溉系统的大脑“云衍”利用生态大数据,结合生态感知ET0,智能评估作物需水量;同时连接能预测未来7天气象参数的云智能气象站,计算最佳灌溉量及灌溉速率,自动执行精准灌溉程序;灌溉后,实时提供现场反馈,自动学习优化灌溉水用量、灌溉周期等参数。
手机微信可以控制给农作物灌溉,好智能
生态大数据采集设备部署
生态大数据的采集包括土壤水分数据、气象数据、本地ET0数据等。根据智慧农业数据采集需求,截至2017年赤峰市总计部署了近200套智墒土壤水分仪、天圻智慧型气象站、云衍智能生态网关等物联网生态智能硬件,实时采集数据。
同时东方生态还提供了赤峰市36年以来的ET0大数据。
赤峰部分设备监测点
精准灌溉示范基地建设
我们为赤峰打造了精准灌溉示范基地。
-
利用智墒土壤水分监测仪监测土壤水分的变化情况,动态监测作物活动根系、耗水规律、气象生态环境等信息,综合进行人工智能处理,实现人对自然的深度感知。
赤峰监测现场的智墒土壤水分监测仪
-
利用天圻智慧型气象站采集、存储、传输气象数据。采集与作物生长相关的气象参数: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风向、雨量、太阳辐射及大气压力,为农业气象监测服务和农事科学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赤峰监测现场的天圻智慧型气象站
-
利用本地的生态大数据提供本地ET0历史数据及未来7天的预测数据、未来5天降雨预测数据,以及本地历年来病虫害、杂草等历史数据,准确指导生产决策。
全国蒸腾蒸发量渲染图
-
云衍智能生态网关根据土壤水分监测仪、天圻气象站、本地生态大数据的综合反馈,自主分析根系活跃位置及分层比例,智能识别作物缺水胁迫,计算灌溉量,实现按需灌溉,且在灌溉之后,再次反馈灌溉效果,不断优化衍进。
赤峰监测现场的云衍生态网关
现场感知的数据传输至E生态平台,E生态通过对水分数据、气象数据的综合分析处理,自动为每个拥有智能参照点的轮灌组制定灌溉决策。
云衍控制系统
灌溉决策自动更新至云衍,用户通过云衍控制现场的水泵、解码器、喷灌机等灌溉设备,每次灌溉均形成记录。系统根据智墒采集的实时数据反馈,自动优化灌溉定额、灌水持续时间等参数。
智慧农业在赤峰这个干旱少雨的地区,对于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减缓资源矛盾、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等方面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赤峰智慧农业发展示意图
赤峰农业面临的问题也是绝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现状;智慧农业、大数据为赤峰农业提供了解决方案,同样也适用于中国农业。我们努力将智慧农业推向全国,让科技的便利惠及更多农民,实现真正的增产增收,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