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墒为研究黄土高原生态水文过程带来了新的体验
为解决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西安理工大学的科研团队引入“智墒”系统,用于研究植被恢复对径流和泥沙的影响。该系统通过提供连续、实时的多深度土壤水分数据,彻底改变了以往依赖烘干法等传统手段的繁琐流程。“智墒”不仅减少了人力物力投入和人为误差,还使研究人员能远程便捷地获取关键数据,为揭示黄土高原的生态水文规律、支持区域治理提供了高效、精准的技术手段。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是黄河泥沙来源的主要区域,恢复该区植被生态并促进可持续发展,减轻黄河下游泥沙水患灾害,已成为该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与黄土高原生态水文的课题负责人——西安理工大学徐国策副教授进行了一次访谈,他将讲述如何利用智墒研究黄土高原的生态水文过程。
Insentek:您目前使用智墒正在研究的课题是什么?此课题是为了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徐教授:**我一直在研究黄土高原生态水文过程,想探究植被恢复对径流、泥沙的影响。希望可以找出其相关规律,对黄土高原的治理提供支持。
Insentek:那研究需要得到哪些维度的数据?
**徐教授:**黄土高原的水文过程包括径流、泥沙、植被,对此过程的研究需要降水、土壤水分、蒸散发、温度等指标。
Insentek:智墒是否帮助您获取了这些数据?具体是如何获取的?
徐教授: 我们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地表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情况,所以利用智墒可以非常明了的看到不同土层的水分含量变化,并且我们可以根据土壤水分曲线判断出植被的蒸散发情况;结合降水数据、温度数据,我们很快就能研究这些数据之间的联系。
Insentek:在没有使用智墒前,您是如何做的?是否使用其他的产品?效果如何?
**徐教授:**在没有引进智墒之前,我们是采集土样烘干,或者使用中子仪、TDR监测仪等其他的一些产品。
传统的烘干法操作太过繁复,耗费人力物力,而且人为因素很容导致结果的偏差;采集土样我们不停地去现场,并且采集的过程中难免会破坏土壤结构,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Insentek:智墒为您的研究带来了什么便利或者改变吗?
**徐教授:**智墒的引进彻底改变了我们之前使用烘干法的烦恼,安装之后就无需再去现场,且能连续的获得实时数据,减少了人为因素的误差,非常方便,操作也很简单,帮助我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