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几种土壤水分测定方法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土壤水分测定方法,包括烘干法、电阻法、中子散射法、时域反射法(TDR)和频域法(FD)。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烘干法虽然经典但耗时费力,电阻法成本低但灵敏度低,中子散射法准确但设备昂贵且有辐射,TDR 和 FD 法技术成熟、精度高且便于携带,其中 FD 法更具性价比。

发布日期:2017-05-11

土壤水分测定方法的比较与应用

尽管监测土壤含水量的方法众多,但在具体测定土壤水分时,只是选择其中一种。今天我们就介绍几种常用的测定方法,分别是烘干法、电阻法、中子散射法、时域反射法(TDR)和频域法(FD)。

烘干法

烘干法——测量土壤水分界的“标杆”

烘干法是测定土壤水分最经典的方法,也是标准方法,是衡量其他方法是否靠谱的标尺。它需要从野外获得新鲜土样,为了避免土壤水分蒸发,一拿到土样就得赶紧伺候到铝盒,盖紧八百里加急送回实验室,立即称重。称重完毕后,秒速放入105℃的烘箱,这个时候土样要经历整整12小时的“烧烤模式”。等烧烤模式结束,放入干燥器内冷却到室温,然后马上称重。其中烘干的标准为前后两次称重恒定不变。烘干后土样失去的水分即为土壤的水分含量。

烘干法操作简单、数据直观,在测量精度上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然而,它的缺点也很明显:费时费力,操作时长超过12小时,操作过程繁杂,还需要干燥箱及电源,中途多次需要人工看管。

烘干法示意图

电阻法——古老的“第三者插足法”

电阻法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方法,把嵌有电极的电阻块放到土壤中,当电阻块中的水势与土壤水势平衡后,测量电阻块的电阻,然后得出土壤水势。电阻法最令人欣慰的是成本低,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它不同于烘干法,不破坏土壤,能留在田间连续自动,实现在线实时测量。

然而,电阻法也有明显的缺点:有滞后作用,测量范围一般只能到100kPa,干燥后电阻块易与土壤接触不良,灵敏度也非常低。此外,任何与土壤水分变化无关的土壤电导变化(如施肥)都会被检测到,结果就会出现偏差,所以此方法只适合非盐碱土。

电阻法示意图

中子散射法——此物危险!

中子法适合测定野外土壤水分。它是将中子源埋入土壤中,中子源不断发射快中子,快中子进入土壤介质与各种原子离子相碰撞,快中子损失能量,从而使其慢化。当快中子与氢原子碰撞时,损失能量最大,更易于慢化;慢中子云密度与氢元素含量呈正比。土壤中水分含量越高,氢就越多,使得慢中子云密度就越大,从而可以由慢中子云密度得到相应的土壤水分含量。

中子散射法测量结果非常准确,是烘干法之外的第二标准方法。它可以消除土壤水分田间不均匀的影响,测量简单、容易、快速。然而,设备昂贵,一次性投入大,需要田间校准,且中子的发射源会对测量人员的健康造成损害,因此推广受到限制。

中子散射法示意图

时域反射法(TDR)——离完美只差一点点

TDR法是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土壤水分测定方法。它不受土壤类型、密度、温度的影响,能在结冰状态下测定土壤水分,这是其他方法都无法比拟的。TDR法能同时监测土壤水盐含量,且前后两次测量的结果几乎没有差别,精确度可见一斑。

然而,TDR法的缺点也很明显:电路复杂导致造价成本高,尽管可以实现在线连续监测,但稳定性差。

TDR法示意图

频域法(FD)——被偏爱的有恃无恐

FD法利用电磁脉冲原理,根据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频率来测量土壤的表观介电常数,从而得到土壤容积含水量。它的探头形状非常灵活,甚至可以做成犁状放在拖拉机后面在运动中测量。FD法的测量结果最接近烘干法的测量结果。

FD法的优点是简便安全、快速准确、定点连续、自动化、宽量程、少标定。它的缺点是精度上一直难以突破,但近年来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FD法的实验测量精度已经达到了2%,成为土壤水分监测的优质选择。

FD法示意图

总结

  • 烘干法:精度高,但费时费力,不能实现土壤水分连续监测。
  • 电阻法、中子散射法:受技术限制,未大规模推广。
  • TDR法和FD法:技术成熟、精度高、便于携带,但受土壤质地、温度等因素影响。

从传感器性能、价格等方面综合考虑,FD法具有稳定、受盐分影响小、省电、电缆长度限制少、价格较低等优点,是目前土壤水分监测的首选方法。